骗取贷款罪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绍兴上虞律师
2025-04-23
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在特定情形下应立案追诉。包括贷款数额达一百万元以上;未达此数额但多次欺骗获贷;给金融机构造成二十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引发金融风险等严重情节。骗取贷款罪侵犯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财产权,认定需结合主观故意、欺骗行为与危害后果。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审核,利用大数据、实地调查等方式核实贷款人信息,降低骗贷风险。
2.监管部门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确保其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
3.若被指控此罪,嫌疑人可从是否有欺骗故意、有无造成实际损失等方面进行有效辩护。✫✫✫✫✫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法律分析:
(1)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满足特定情形会被立案追诉。数额上,达到一百万元以上就符合立案标准;未达此数额但多次欺骗取得贷款也会被追诉。
(2)给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或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引发金融风险等严重情节,同样会被立案。
(3)骗取贷款罪侵犯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财产权。认定时需综合考虑主观故意、欺骗行为和危害后果。若被指控该罪,可从有无欺骗故意、是否造成实际损失等方面展开有效辩护。
提醒:
在金融贷款活动中要秉持诚信原则,避免采用欺骗手段。若面临相关指控,因案情不同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若要避免因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立案追诉,应确保贷款过程真实合法,贷款数额不超过一百万元,不多次采用欺骗手段获取贷款,避免给金融机构造成二十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防止出现造成金融机构重大经济损失或引发金融风险等严重情节。
(二)若被指控骗取贷款罪进行辩护时,可从自身不存在欺骗故意,如提供真实资料只是因客观情况导致误解;不存在实际损失,如金融机构并未因所谓的“欺骗行为”遭受经济损失等方面入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以欺骗手段获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有以下情形应立案:贷款超百万;未达百万但多次骗贷;致金融机构直接损失超二十万;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金融风险等。
2.骗取贷款罪侵犯金融秩序和机构财产权,认定要综合主观故意、欺骗行为和危害后果。
3.若被控此罪,可从有无欺骗故意、有无实际损失等方面辩护。✫✫✫✫✫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特定情形应立案追诉,认定骗取贷款罪需综合判断,被指控时可从多方面有效辩护。
法律解析:根据法律规定,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当满足贷款数额达一百万元以上、虽未达该数额但多次欺骗取得贷款、给金融机构造成二十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引发金融风险等严重情节这些情形之一时,就会被立案追诉。骗取贷款罪侵害的是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财产权,其认定要结合主观故意、欺骗行为以及危害后果综合考量。如果有人被指控此罪,可从是否存在欺骗故意、是否造成实际损失等角度进行有效辩护。要是你在这方面遇到法律问题,不清楚自身情况是否构成犯罪或不知如何辩护,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可以为你提供详细的法律分析和专业建议。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审核,利用大数据、实地调查等方式核实贷款人信息,降低骗贷风险。
2.监管部门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确保其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
3.若被指控此罪,嫌疑人可从是否有欺骗故意、有无造成实际损失等方面进行有效辩护。✫✫✫✫✫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法律分析:
(1)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满足特定情形会被立案追诉。数额上,达到一百万元以上就符合立案标准;未达此数额但多次欺骗取得贷款也会被追诉。
(2)给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或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引发金融风险等严重情节,同样会被立案。
(3)骗取贷款罪侵犯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财产权。认定时需综合考虑主观故意、欺骗行为和危害后果。若被指控该罪,可从有无欺骗故意、是否造成实际损失等方面展开有效辩护。
提醒:
在金融贷款活动中要秉持诚信原则,避免采用欺骗手段。若面临相关指控,因案情不同解决方案有别,建议咨询进一步分析。✫✫✫✫✫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若要避免因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立案追诉,应确保贷款过程真实合法,贷款数额不超过一百万元,不多次采用欺骗手段获取贷款,避免给金融机构造成二十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防止出现造成金融机构重大经济损失或引发金融风险等严重情节。
(二)若被指控骗取贷款罪进行辩护时,可从自身不存在欺骗故意,如提供真实资料只是因客观情况导致误解;不存在实际损失,如金融机构并未因所谓的“欺骗行为”遭受经济损失等方面入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以欺骗手段获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有以下情形应立案:贷款超百万;未达百万但多次骗贷;致金融机构直接损失超二十万;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金融风险等。
2.骗取贷款罪侵犯金融秩序和机构财产权,认定要综合主观故意、欺骗行为和危害后果。
3.若被控此罪,可从有无欺骗故意、有无实际损失等方面辩护。✫✫✫✫✫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特定情形应立案追诉,认定骗取贷款罪需综合判断,被指控时可从多方面有效辩护。
法律解析:根据法律规定,以欺骗手段获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当满足贷款数额达一百万元以上、虽未达该数额但多次欺骗取得贷款、给金融机构造成二十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引发金融风险等严重情节这些情形之一时,就会被立案追诉。骗取贷款罪侵害的是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机构财产权,其认定要结合主观故意、欺骗行为以及危害后果综合考量。如果有人被指控此罪,可从是否存在欺骗故意、是否造成实际损失等角度进行有效辩护。要是你在这方面遇到法律问题,不清楚自身情况是否构成犯罪或不知如何辩护,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我们可以为你提供详细的法律分析和专业建议。
下一篇:暂无 了